【学术报道】高觉敷心理学讲堂第123期——微表情与伪装表情研究
2024年11月15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于学院108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123期高觉敷心理学讲堂活动。此次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傅小兰研究员,讲座主题是“微表情与伪装表情研究”。讲座由心理学院副院长钟元教授主持,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众多师生参与了这场讲座。
傅小兰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报》主编;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原理事长、原秘书长。
傅小兰研究员首先从情绪的基本构成出发,详细阐述了情绪与外部表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微表情作为情绪短暂泄露的特殊表现形式,其研究价值备受关注。她指出,微表情通常持续时间少于0.5秒,强度较弱,但能够反映个体试图隐藏的真实情绪状态。这些特性使其在心理学研究、司法应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伪装表情的研究方面,傅小兰研究员分享了团队的最新成果。她指出,伪装表情是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一种适应性表现,用于掩饰真实情绪。通过实验室诱发情绪状态,研究团队分析了伪装表情的动作单元特性,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其进行分类和识别。研究发现,不同情绪下的伪装表情在动作单元分布和网络复杂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讲座中,傅小兰研究员介绍了团队建立的多个微表情和伪装表情数据库(如CASME系列)。这些数据库已成为国际微表情研究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表情识别算法的开发,并被全球60多个国家的研究团队使用。她特别提到,CASME II数据库连续六年被选为国际微表情挑战大赛的评估基准,为推动学术交流和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傅小兰研究员强调,微表情与伪装表情的研究在教育、医疗、司法、金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心理健康领域,可用于早期筛查抑郁症(如“微笑型抑郁症”);在司法领域,可用于欺骗检测和心理评估。然而,她也提醒,目前相关技术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实际应用需谨慎,特别是伦理和误用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讲座尾声,傅小兰研究员与现场师生展开了热烈互动,对微表情与伪装表情的研究方法、技术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讲座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更启发了对于情绪表达与人际互动的深入思考。
高觉敷心理学讲堂专题讲座系列是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术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为师生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心理学学科发展,为社会贡献更多科学成果和实践价值。
图/文 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