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学术著作)
发表论文:
W Chen, CL Shan, B Guo, T Yuan. (2013). Mirror neuron system activation for conscious states assessment: For patients in vegetative and 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s. Medical Hypotheses, 81(1). (SCI)
王云强,郭本禹. (2016). 多学科视野下道德人格研究的兴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CSSCI)王申连,郭本禹. (2015). 科学主义的抵抑,人文主义的彰显——论描述心
理学的基本特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0). (CSSCI)
顾思梦,郭本禹,杜文东,王福顺. (2015). 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9). (CSSCI)
孙平,郭本禹. (2015). 存在主义心理学最新发展——英国学派心理治疗观解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 (CSSCI)
王申连,郭本禹. (2015). 从经验到本质:胡塞尔对布伦塔诺描述心理学的理论推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CSSCI)
吴杰,郭本禹. (2015). 社会兴趣:概念、测量以及相关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23(5). (CSSCI)
王申连,郭本禹. (2015). 描述心理学的理论形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3(1). (CSSCI)
吴杰,郭本禹. (2015). 效能父母系统训练课程:基础、观点与实效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2). (CSSCI)
郭本禹. (2015). 论斯普兰格的结构描述心理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CSSCI)
陈巍,郭本禹. (2014). 具身-生成的认知科学:走向“战国时代”. 心理学探新,34(2). (CSSCI)
郭本禹. (2014). 中国心理学史学科的创建与开拓——杨鑫辉教授的学术思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 (CSSCI)
郭本禹. (2014).神经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发展的新取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编,2014,(6);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2014,(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2)】(CSSCI)
吴杰,郭本禹. (2014). 阿德勒的宗教心理学思想探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 (CSSCI)
陈巍,周建平,郭本禹. (2014). 本土化的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初探. 教育发展研究,(21). (CSSCI)
王申连,郭本禹. (2014). 描述心理学的历史演变. 教育研究与实验,(8). (CSSCI)
王申连,郭本禹. (2014). 狄尔泰生命伦理学思想解析. 伦理学研究,(8). (CSSCI)
陈巍,郭本禹. (2013). 中道认识论:救治认知科学中“笛卡尔式焦虑”. 人文杂志,(3). (CSSCI)
陈巍,郭本禹. (2013). 超越经验主义与理智主义:从意向性到交互肉身性----现象学认识论的演变轨迹. 自然辩证法研究,29(3). (CSSCI)
李伟强,郭本禹,郑剑锋,王伟伟. (2013). 学校道德氛围知觉对道德发展影响的教育干预实验. 心理科学,36(2). (CSSCI)
王申连,郭本禹. (2013). 认知心理学的伟大开拓者:乌尔里克•奈塞尔. 自然辩证法通讯,(2). (CSSCI)
王申连,郭本禹. (2013). 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及其历史效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1(3). (CSSCI)
王申连,郭本禹. (2013). 人格行为遗传学研究的两类取向. 心理科学进展,21(5). (CSSCI)
郭本禹. (2013). 当代精神分析运动的新发展——精神分析与诠释学的融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2013,(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2)】(CSSCI)
励骅,郭本禹. (2012). 阿德勒心理治疗方法与当代心理治疗整合精神的契合. 心理科学,35(5). (CSSCI)
陈巍,郭本禹. (2012). 中国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的进展. 社会科学战线,(9). (CSSCI)
陈巍,齐星亮,袁逖飞,郭本禹. (2013). 从共情缺损到过度系统化:自闭症的成因释疑及其应用. 中国特殊教育,(7). (CSSCI)
陈巍,郭本禹. (2012). 神经现象学的系统动力学方法举要. 系统科学学报,(1). (CSSCI)
陈巍,郭本禹. (2012). 具身-生成的意识经验:神经现象学的透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0(3). (CSSCI)
张爱群,郭本禹. (2012). 凯伦•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及其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CSSCI)
王申连,赵玉晶,郭本禹. (2012). 高中生自我妨碍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中国特殊教育,(2). (CSSCI)
郭本禹,丁飞. (2012). 论新自体心理学的夫妻治疗模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CSSCI)
陈巍,郭本禹. (2011). 神经现象学运动二十年:辨析与厘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6). (CSSCI)
崔光辉,郭本禹. (2011). 论胡塞尔现象学视野下的学习观. 全球教育展望,(1). (CSSCI)
王云强,郭本禹. (2011). 大学生道德人格特点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34(6). (CSSCI)
郭本禹,丁飞. (2011). 新自体心理学的诠释观.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 (CSSCI)
陈巍,郭本禹. (2011). 迈向整合脑与经验的意识科学——Varela的神经现象学述评. 心理科学,34(4). (CSSCI)
郭本禹. (2011). 车文博让中国人重新认识了弗洛伊德. 心理科学,34(1). (CSSCI)
陈巍,郭本禹. (2011). 自闭症儿童缺乏“心理理论”吗?——基于神经现象学的解读. 中国特殊教育,(3). (CSSCI)
陈巍,郭本禹. (2010). 围绕符茨堡学派无意象思维实验的争论与启示——纪念符茨堡学派创立110周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2011,(2)】(CSSCI)
陈巍,郭本禹. (2010). 重新发现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演进轨迹与启示. 心理学探新,30(6). (CSSCI)
郭本禹. (2010). 威廉•詹姆斯与超个人心理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 (CSSCI)
朱兴国,郭本禹. (2010). 表演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取向. 心理学探新,30(4). (CSSCI)
著作与教材:
郭本禹(副主编). (2014).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二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郭本禹. (2013).西方心理学史(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B Guo. (2012).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Global Perspectiv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郭本禹、魏宏波. (2012). 心理学史一代宗师——高觉敷传.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申连、郭本禹. (2012). 奈塞尔:认知心理与开拓者.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郭本禹、吴杰. (2012).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司群英、郭本禹. (2012). 兰克:弗洛伊德的叛逆者.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孙平、郭本禹. (2011). 从精神分析到存在分析:鲍斯研究.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郭本禹、郭慧. (2011). 自我心理学:斯皮茨、玛勒、雅克布森研究.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徐萍萍、王艳萍、郭本禹. (2010). 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费尔贝恩、巴林特研究.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郭本禹. (2009).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王健、司群英、郭本禹. (2009). 古典精神分析学的早期理论转向:亚伯拉罕、费伦茨和兰克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王蕾、郭本禹. (2009). 存在精神病学:莱因研究.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郭本禹. (2009). 潜意识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上).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方双虎、郭本禹. (2009).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郭本禹、修巧燕. (2009). 行为的调控——行为主义心理学(上、下).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郭本禹、崔光辉、陈巍. (2009). 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郭本禹. (2009). 中国心理学经典人物及其研究.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郭本禹(副主编). (2009). 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第二卷).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郭本禹、姜飞月. (2008). 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郭本禹. (2007). 西方心理学史(修订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