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婴幼儿心理学》具有以下四个专业特点:
(1)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在介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经典与最新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上,重视对测评方法、测评标准、教育和促进策略等可操作性知识的介绍与讲解。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效的实践操作。
(2)兼具前沿性和经典性。教材内容基于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科学结果,同时结合经典发展理论。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有加深对该专业的科学认识并具有前瞻性视野。
(3)兼具国际化和本土化。以该专业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凸显中国社会文化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影响。通过学习,学生既具有国际化视野,更能够实现对科学知识的本土化应用与实践。
(4)兼顾科学观念与科学技能。在提升科学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强调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通过学习,学生既能够掌握和应对现有的社会需求,更能够促进其在工作中的长远发展。
在创新性上,本教材彰显了中职特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在介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经典与最新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上,重视对测评方法、测评标准、教育和促进策略等可操作性知识的介绍与讲解。学生可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效的实践操作。除第一章和第十四章外,本教材每一章内容都是按照对应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婴幼儿心理发展一般规律和主要特征,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评估与测量,以及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常见问题和引导培养四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第二部分内容让学生掌握婴幼儿阶段的心理发展知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内容则是根据前两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开展的科学评估和进一步促进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具体应用。这样,就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科学观念与科学技能相结合,从而较好地实现了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并为中职生的后续升学等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同时,教材反映中国托育服务工作体系的全面建设方向性要求,强调现代化的儿童心理健康支持方法。在提升科学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强调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通过学习,学生既能够掌握和应对现有的社会需求,更能够促进其在工作中的长远发展。例如,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3 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为依托设计实训任务,引领实践;通过阐述现代化托育服务、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以及现代家庭结构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鼓励学生讨论托育行业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激发学生投身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热情和责任感;通过讲授基于“家园社”共育的培育体系及实践应用,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构建适应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良性成长环境阐明了相关知识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