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婴幼儿心理学》以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实现专业内容和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通过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每一章的实际内容,润物细无声的使学生自觉地将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国家建设之中,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和使命感,最终成为能够“遵循婴幼儿心理成长特点和规律,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的合格托育服务人才,更好地服务婴幼儿照护和托育服务这一国家战略。
本教材以我国社会文化和婴幼儿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在内容上着重介绍基于中国家庭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通过突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要求。教材将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置于全面建设中国托育服务工作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强调现代化的、符合中国社会文化实际的儿童健康心理培育方法,阐明现代化托育服务、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以及现代家庭结构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材在每一章的学习中均分三段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循环提升:(1)通过案例导学创建“情境式”教学任务激发学生思考;(2)通过突出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评估和测量”和“常见问题和引导培养”等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3)最后通过“实训任务”拔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我国托育服务工作体系的全面建设中发挥专业作用。
教材的内容设计全面科学,编排合理
教材内容共分为 4 大模块 14 章,涵盖婴幼儿认知发展(感知、记忆、语言等)与社会性发展(情绪、依恋、亲社会行为等)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所有重要方面。在章节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每章内容中理论与实践部分相辅相成,详略得当,全面科学有效地塑造学生的专业理念、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技巧。
教材还突出了工具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
每一章内容下设七个模块:(1)学习目标和案例导学;(2)章节内容;(3)拓展专栏;(4)本章小结;(5)复习与思考(包含:名词解释、问题与思考、应用与实践);(6)实训任务;(7)参考文献与建议阅读。其中工具性体现在:教材学习目标和案例导学均对接托育专业岗位需求,章节内容包含提升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策略与建议,拓展专栏突出对测量评估工具的使用介绍,实训任务和建议阅读中包括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教学设计常用表格等,以方便学生练习及毕业后应用于工作实践;同时,其思想性体现在:在章节内容中凸显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现状和我国心理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复习与思考中帮助学生反思复习、查漏补缺,在参考文献中拓展学生视野、学以致用、巩固提高,最终使学生能从科学的内容中掌握正确的观点,并能把理论、事实、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使其在思想观点上有所提高。